图书介绍
《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3029924.jpg)
- 张横柳,吴政栓,许国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0973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伤寒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伤寒论》解读与临床运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伤寒论》历史沿革1
二、《伤寒论》与道家学术思想探索1
绪论1
三、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6
四、六经辨证与八纲的关系17
五、六经传变和合病并病18
六、《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简介18
七、六经病证治则20
八、古今学者对《伤寒论》研究之简介20
九、学习要求与方法24
参考文献25
第一节 太阳病概论27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27
第二节 太阳病提纲29
一、太阳病证型30
二、太阳病传变,表、里、寒、热之辨证及太阳病欲解时31
第三节 桂枝汤证的证治及其临床运用33
第四节 桂枝汤证的兼证、变证、禁忌证的证治及其临床运用43
参考文献56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59
第一节 葛根汤证及其临床运用59
第二节 葛根芩连汤证及其临床运用61
第三节 麻黄汤证及其临床运用63
一、大青龙汤证及其临床运用71
第四节 麻黄汤证的兼证71
二、小青龙汤证及其临床运用74
第五节 麻黄汤、桂枝汤二方的临床运用思路78
第六节 太阳病误治后种种变证的证治84
一、“阴阳自和”机转及其虚实证的辨证84
二、干姜附子汤证及其临床运用85
三、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及其临床运用85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及其临床运用87
五、桂枝甘草汤证及其临床运用89
六、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及其临床运用91
七、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及其临床运用92
八、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及其临床运用94
九、芍药甘草附子汤证及其临床运用96
十、茯苓四逆汤证及其临床运用97
十一、太阳病发汗后,虚、实证之辨98
十二、五苓散证及其临床运用99
十三、栀子豉汤证、兼证及其临床运用103
十四、真武汤证106
第七节 麻黄汤方禁106
第八节 表里先后缓急之辨108
第九节 小柴胡汤证、其方禁及其临床运用109
第十节 小柴胡汤类方证、疑似证及其临床运用125
一、小建中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25
二、大柴胡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27
三、柴胡加芒硝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31
四、桃核承气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33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37
六、肝乘脾与肝乘肺证治138
第十一节 太阳病火逆的变证139
一、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140
二、桂枝加桂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41
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43
第十二节 太阳病吐后的变证145
第十三节 太阳病蓄血证146
一、抵当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46
参考文献148
二、抵当丸证148
第三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153
第一节 结胸证与脏结证的辨证153
一、大陷胸丸证、大陷胸汤证之证治、方禁及其临床运用153
二、小陷胸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57
三、寒实结胸的证治159
第二节 结胸证疑似证160
一、太少并病及热入血室证证治160
二、柴胡桂枝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61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65
四、阳微结证167
第三节 痞证证治168
一、半夏泻心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68
二、痞证成因、主证171
三、十枣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72
四、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74
五、附子泻心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75
六、生姜泻心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77
七、甘草泻心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78
八、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79
九、旋覆代赭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81
十、痞证的辨证182
十一、瓜蒂散证185
第四节 太阳病类似证186
一、白虎加人参汤证186
二、黄芩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87
三、黄连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90
四、桂枝附子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91
五、甘草附子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93
六、白虎汤证195
七、炙甘草汤证及其临床运用196
参考文献198
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00
第一节 阳明病概论200
第二节 阳明病提纲202
第三节 阳明中风、中寒之辨205
第四节 阳明发黄成因及其脉证207
第五节 阳明病的禁忌证209
第六节 阳明病三承气汤证之辨证及调胃承气汤的临床运用210
第七节 阳明谵语之辨证214
一、谵语与郑声之辨及谵语虚、实证的辨证214
二、大、小承气汤证辨证及其临床运用与白虎汤证的临床运用214
第八节 阳明病误治后变证的证治226
一、阳明栀子豉汤证226
二、白虎加人参汤证227
三、猪苓汤证及其临床运用227
四、阳明攻下后寒、热之辨229
五、阳明病与少阳病之辨231
六、三阳并病的论治231
八、阳明表证的证治233
七、导法233
九、茵陈蒿汤证及其临床运用及阳明蓄血证的证治234
十、燥屎之辨238
第九节 吴茱萸汤证及其临床运用及麻子仁丸证239
第十节 缓、轻、重下法及阳明三急下的适应证243
第十一节 发黄之辨245
一、寒湿发黄的成因、机理及治禁245
二、湿热发黄的临床特征245
三、热重于湿发黄证及其临床运用246
四、湿热发黄兼表证及其临床运用247
参考文献249
第五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252
第一节 少阳病概论252
第二节 少阳病提纲253
第三节 少阳病转归255
第六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58
第一节 太阴病概论258
第二节 太阴病提纲259
第三节 太阴病证治260
一、太阴病表证的证治及转归260
二、太阴里虚寒证的证治261
三、太阴寒湿发黄262
四、太阴病兼证的证治262
第七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265
第一节 少阴病概论265
第二节 少阴病提纲267
一、少阴虚寒证之辨268
二、少阴病亡阳特征269
三、少阴病治禁269
第三节 少阴病的预后269
第四节 少阴病证治272
一、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272
二、黄连阿胶汤证及其临床运用273
三、附子汤证及其临床运用276
四、桃花汤证及其临床运用277
五、吴茱萸汤证279
六、少阴咽痛证279
七、白通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及其临床运用281
八、真武汤证及其临床运用284
九、通脉四逆汤证及其临床运用286
十、四逆散证及其临床运用287
十一、猪苓汤证290
第五节 少阴三急下证291
第六节 少阴三急温之292
参考文献296
第八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298
第一节 厥阴病概论298
第二节 厥阴病提纲300
第三节 厥阴病阳气来复、阴阳胜复及厥阴病除中证301
第四节 厥证的病机及其临床特征304
一、乌梅丸证及其临床运用305
第五节 厥阴病的证治305
二、热厥轻证及厥阴正邪相争的临床意义307
三、厥阴病危急重证之辨308
四、白虎汤证310
五、当归四逆汤类方证及其临床运用310
六、四逆汤证313
七、瓜蒂散证314
八、茯苓甘草汤证314
九、麻黄升麻汤证315
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315
第六节 厥阴寒利预后316
一、白头翁汤证及其临床运用318
第七节 厥阴热利318
二、小承气汤证321
三、栀子豉汤证322
第八节 厥阴病呕吐证323
一、吴茱萸汤证323
二、小柴胡汤证324
三、哕的虚、实之辨324
参考文献324
第九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326
第一节 霍乱病的概念326
第二节 霍乱病证治327
一、四逆加人参汤证及其临床运用327
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汤证328
二、理中丸证328
四、病后调养329
参考文献329
第十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330
第一节 阴阳易证治330
第二节 差后病的证治330
一、枳实栀子豉汤证330
二、牡蛎泽泻散证331
三、理中丸证及其临床运用331
四、竹叶石膏汤证及其临床运用333
五、差后病调养337
参考文献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