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71/33805156.jpg)
- 朱广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1211189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92页
- 主题词:城市铁路-客流-运输需求-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2
1.1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技术及其应用背景2
1.2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构成及特征2
1.2.1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和构成3
1.2.2城市轨道交通的特征7
1.3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及流程10
1.3.1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10
1.3.2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主要流程12
第2章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15
2.1概述15
2.1.1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研究概况15
2.1.2城市土地利用分类18
2.2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20
2.2.1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态20
2.2.2城市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21
2.3城市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影响27
2.4土地利用对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的影响32
2.4.1沿线土地用地类型与轨道交通客流需求的关系32
2.4.2两类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其客流需求量关系33
2.4.3潮汐式客流与沿线土地利用的关系34
2.5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36
2.5.1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36
2.5.2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影响37
2.5.3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影响39
2.6常见土地利用模型42
2.6.1汉森模型43
2.6.2劳瑞模型43
2.6.3最优化模型44
第3章 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概述47
3.1城市轨道交通需求的产生原因47
3.2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特性48
3.2.1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的内容49
3.2.2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的作用53
3.2.3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分析的过程54
第4章 城市轨道交通调查57
4.1概述57
4.1.1交通调查的定义和发展概况57
4.1.2交通调查的目的和作用58
4.1.3城市轨道交通调查的种类58
4.2城市轨道交通调查内容59
4.2.1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调查59
4.2.2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60
4.2.3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61
4.2.4建设资金调查61
4.2.5轨道交通客流影响调查61
4.3 RP与SP调查法62
4.3.1 RP调查法62
4.3.2 SP调查法62
4.3.3 RP调查与SP调查的特点比较65
4.4居民出行调查65
4.4.1居民出行调查概述65
4.4.2居民出行调查的目的及意义66
4.4.3居民出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66
4.4.4居民出行调查流程67
4.4.5居民出行调查分析71
4.5城市轨道交通调查的抽样71
4.5.1抽样调查71
4.5.2城市轨道交通调查抽样的方法73
4.5.3城市轨道交通调查抽样与调查精度75
4.5.4抽样调查结果的拓展76
第5章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分析78
5.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概述78
5.1.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现状78
5.1.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形成机理79
5.1.3客流分析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性80
5.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80
5.2.1城市轨道交通时间分布80
5.2.2城市轨道交通空间分布83
5.2.3大客流及其组织方法84
5.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影响因素分析86
5.3.1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外部因素86
5.3.2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内部因素88
5.3.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合理规模92
5.4城市轨道交通的内部换乘94
5.4.1概述94
5.4.2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内部客流分析100
5.4.3北京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分析108
5.5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分析110
5.5.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111
5.5.2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衔接方式选择的因素114
5.5.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合理区的确定115
5.5.4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实例119
第6章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126
6.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目标及作用126
6.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原则127
6.2.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一般性原则127
6.2.2针对不同城市的具体性原则128
6.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内容、步骤及阶段129
6.3.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内容129
6.3.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步骤130
6.3.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阶段131
6.4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理论及方法体系132
6.4.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理论体系132
6.4.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方法体系132
6.4.3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参数体系138
6.5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复杂性及评价标准149
6.5.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复杂性149
6.5.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评价标准150
第7章 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生成152
7.1影响居民出行生成的因素分析152
7.1.1土地利用对居民出行生成的影响分析152
7.1.2居民的性别、年龄、职业对出行生成的影响153
7.1.3网络信息对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变化的影响分析154
7.1.4其他155
7.2常用的出行生成预测方法概述156
7.2.1增长率法156
7.2.2原单位法157
7.2.3交叉分类分析法158
7.2.4出行率法159
7.2.5函数模型法160
7.2.6指数平滑法162
7.2.7对上述预测方法的分析163
7.3新建出行生成预测模型164
7.3.1模型的总体思想164
7.3.2模型的基本假定164
7.3.3模型的影响因素164
7.3.4模型的结构165
7.3.5模型合理性分析166
7.3.6实例分析167
第8章 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分布172
8.1概述172
8.2常用的出行分布预测方法173
8.2.1增长率法173
8.2.2重力模型法177
8.2.3介入机会模型法182
8.2.4系统平衡模型法183
8.2.5基于出行链的出行分布预测方法184
8.3模型的理论解释185
8.3.1概率论的解释186
8.3.2最大熵原理187
8.4相关度出行分布预测修正方法189
8.4.1对出行分布预测工作的反思189
8.4.2出行分布修正的相关度法190
第9章 交通方式划分193
9.1概述193
9.1.1交通方式划分的定义和内容193
9.1.2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分析194
9.2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分析195
9.2.1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划分分析195
9.2.2不同交通方式特点比较分析196
9.2.3不同交通方式与轨道交通竞争关系分析198
9.3交通方式的划分方法和分担率预测200
9.3.1交通方式划分计算步骤200
9.3.2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影响因素分析201
9.3.3轨道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方法202
9.4基于竞争策略交通方式划分方法思路与划分模型207
9.4.1竞争策略交通方式划分思路207
9.4.2竞争策略方式划分模型207
第10章 轨道交通流分配212
10.1轨道交通流分配中的基本概念212
10.1.1一般交通流分配概述212
10.1.2轨道交通网络描述213
10.1.3轨道交通客流出行阻抗215
10.2轨道交通客流分配的特点和分配原理216
10.2.1轨道交通客流分布与道路交通分配的区别217
10.2.2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计算的特点218
10.2.3交通分配预测模型概述218
10.3轨道交通非均衡分配模型220
10.3.1全有全无分配方法220
10.3.2增量分配法221
10.3.3迭代加权法223
10.4轨道交通均衡分配模型224
10.4.1用户平衡分配模型224
10.4.2系统最优分配模型229
10.4.3均衡配流扩展模型230
10.5轨道交通网络随机均衡配流模型231
10.5.1轨道交通随机均衡配流模型建立232
10.5.2轨道交通随机均衡配流模型算法236
10.6基于策略竞争关系的联合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方法240
10.6.1方法的提出241
10.6.2基本假定241
10.6.3含轨道交通的广义公交网络描述242
10.6.4线路的性能函数242
10.6.5广义费用函数243
10.6.6用户均衡模型243
第11章 城市轨道交通预测后评价分析246
11.1概述246
11.1.1预测后评价的意义246
11.1.2预测后评价的要素246
11.1.3预测结果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248
11.2客流预测后评价指标249
11.2.1客流预测统计指标的分类249
11.2.2数量型指标的选取250
11.2.3数量型指标的评价方法251
11.2.4分布型指标的评价254
11.3客流敏感性分析257
11.3.1客流影响因素分析257
11.3.2客流预测敏感性因素后评价263
11.3.3客流敏感性分析流程及注意事项266
11.3.4基于敏感性因素的客流补偿及引导措施268
附录A模拟试题(一)272
附录B 模拟试题(二)275
参考文献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