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三五”时期经济风险评估 方法、结论与对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十三五”时期经济风险评估 方法、结论与对策
  • 魏加宁,朱太辉,赵伟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8570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经济发展-风险管理-研究-2016-202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十三五”时期经济风险评估 方法、结论与对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风险评估框架构建、综合评估结果和总体防控思路1

一、相关研究评析2

二、主要风险分析3

(一)外部风险4

(二)人口老龄化风险5

(三)产业风险6

(四)财政金融风险7

(五)通货紧缩风险9

(六)经济下行风险9

三、评估框架构建和综合评估结果10

四、风险防控化解思路16

第二章 外部风险评估与防控19

一、主要风险点20

(一)地缘政治风险20

(二)国际金融市场26

(三)海外经济安全32

二、风险引爆条件37

(一)地缘政治冲突37

(二)国际金融危机38

(三)海外经济安全38

三、风险防控对策39

(一)地缘政治冲突风险防控对策39

(二)国际金融危机风险防控对策39

(三)海外经济安全风险防控对策40

第三章 人口老龄化风险评估与防控43

一、主要风险点44

(一)劳动力短缺44

(二)养老金收支缺口44

(三)养老金结余投资不足45

二、风险引爆条件46

(一)生育意愿下降46

(二)养老金缺口得不到及时填补47

(三)养老金投资收益不足48

三、风险损失评估和影响49

(一)劳动力短缺将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构成威胁49

(二)养老金收支失衡威胁财政可持续性,或引发社会危机51

(三)投资收益不足侵蚀养老保险可持续运营能力52

四、风险防控对策52

(一)完善生育政策,分行业、差异化提高退休年龄52

(二)加大国有资本补充社保基金力度53

(三)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投资运营53

第四章 粮食安全风险评估与防控55

一、主要风险点56

(一)粮食真实产量56

(二)库存真实状况57

(三)粮食进口风险58

(四)流通领域风险59

(五)环境污染风险60

二、风险引爆条件60

三、风险防控对策61

(一)预防型对策61

(二)缓解型对策62

第五章 房地产泡沫风险评估与防控63

一、主要风险点64

(一)房价过高64

(二)供应量过多66

(三)中小城市风险突出69

二、风险引爆条件70

(一)信贷收紧、利率上升70

(二)影子银行危机70

(三)房价预期反转70

三、风险损失评估和影响71

(一)房价大幅下跌,经济增长减速过快71

(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71

(三)地方财政进一步恶化,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危机72

(四)居民财富缩水,家庭消费疲软72

四、风险成因73

(一)货币供给持续宽松73

(二)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74

五、风险防控对策75

(一)改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75

(二)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结构75

(三)完善地方债体制和机制75

(四)建立地方政府多元化融资机制76

第六章 产能过剩风险评估与防控77

一、主要风险点78

(一)经济增速下降导致产能过剩难以化解80

(二)地方政府维持过剩企业导致产能过剩无法化解80

二、风险引爆条件80

(一)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持续存在80

(二)产能过剩风险爆发的条件82

(三)化解产能过剩取得的进展和成效83

三、风险爆发概率86

四、风险损失评估和影响88

五、风险根源分析90

(一)判断失误造成的盲目扩张90

(二)需求减少造成的供给过剩90

(三)“诸侯经济”带来的竞相大干快上90

六、风险防控对策91

(一)供给侧措施91

(二)需求侧措施91

(三)配套性措施91

第七章 财政可持续风险评估与防控93

一、整体风险状况94

二、主要风险点95

(一)部分省市债务率水平过高96

(二)债务分布存在层级风险99

(三)流动性风险较为显著101

(四)债务融资规范性与透明度较差102

(五)地方债务对土地市场的依赖度过高103

三、风险引爆条件104

(一)政府的债务水平上升速度过快104

(二)经济增速换挡构成财政可持续性的薄弱环节106

(三)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直接影响偿债能力107

(四)财政改革滞后导致融资成本上升109

(五)去杠杆过程使财政状况恶化109

(六)市场政策转变误判110

四、风险损失评估和影响110

(一)直接拖累中央财政111

(二)财政风险有可能转化为系统性金融风险111

(三)不利于实体经济增长111

(四)不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112

(五)破坏政府公信力和社会诚信体系112

(六)债务违约成本将分摊至全体纳税人112

五、风险防控对策113

(一)近期对策113

(二)中期对策115

(三)长期对策117

第八章 金融风险评估与防控119

一、主要风险点120

(一)表内不良贷款风险120

(二)表外影子银行风险121

(三)体系外民间借贷和互联网金融风险123

二、风险引爆条件123

(一)经济因素124

(二)改革因素124

(三)政策因素124

(四)外部因素125

三、风险爆发的可能性125

(一)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双升126

(二)影子银行监管政策调整128

(三)民间借贷和互联网金融风险爆发129

四、风险损失评估和影响132

五、风险根源分析134

(一)政府过度干预与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并存134

(二)改革滞后导致金融业竞争过度与竞争不足并存134

(三)监管不合理、不一致、不到位并存134

六、风险防控对策134

(一)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通过改革化解系统性风险135

(二)改革金融监管架构,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135

(三)加快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尽快推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136

第九章 通货紧缩风险评估与防控137

一、主要风险点138

(一)居民消费价格增速保持低位138

(二)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降138

(三)房地产价格呈下降趋势139

二、风险引爆条件139

(一)经济持续下行引发通货紧缩139

(二)产能过剩加剧通货紧缩139

(三)房地产泡沫破灭加剧通货紧缩139

(四)投资需求持续低迷139

(五)输入型通缩加剧国内通缩140

三、风险引爆路径140

(一)“债务—通缩”路径140

(二)“金融加速器”路径140

(三)“资产负债表衰退”路径140

四、风险防控对策141

(一)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强化政策决策基础141

(二)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一带一路”建设142

(三)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市场合理的流动性142

(四)通过减税政策刺激居民消费,缓解企业压力142

第十章 经济下行风险评估与防控143

一、经济下行原因144

(一)趋势性因素144

(二)周期性因素145

(三)短期性因素148

二、经济下行影响150

(一)经济下行引爆房地产价格泡沫151

(二)经济下行引爆产能过剩152

(三)经济下行引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152

(四)经济下行引爆金融风险153

(五)经济下行引爆通货紧缩风险153

三、经济下行风险评估154

四、风险防控对策157

(一)要处理好“输血”、“止痛”与“动手术”之间的关系157

(二)加快推进改革,提高潜在增长率157

(三)通过思想解放和创新研发,应对经济下行周期158

(四)通过减税政策刺激居民消费,缓解企业压力159

(五)通过打破垄断行业的阻碍来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159

(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理性看待短期因素159

第十一章 人口老龄化、房地产泡沫和金融风险交互影响161

一、研究背景162

二、典型事实165

(一)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金融危机165

(二)美国次贷危机166

三、理论模型167

(一)模型构建167

(二)模型求解170

四、实证分析173

(一)计量模型设计173

(二)实证结果176

(三)稳健性检验180

五、机理分析183

(一)人口结构与房地产“基础价格”183

(二)经济增速与房地产“基础价格”184

(三)信贷扩张与房地产“泡沫价格”185

(四)非理性预期与房地产“泡沫价格”185

(五)房地产“基础价格”与“泡沫价格”的交互影响186

六、结论与启示187

参考文献190

后记2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