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宗晋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宗晋文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0606448.jpg)
- 马宗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978750284164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830页
- 文件大小:179MB
- 文件页数:842页
- 主题词:地质学-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宗晋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鄂西中生代地质构造的力学分析1
北京西山野溪一带不协调箱状褶曲的研究16
劈理现象的观察与讨论29
节理力学性质的判别及其分期、配套的初步研究38
临震现象与地震发光54
华北地区的地震地质分析62
我国地震地质工作三十年70
取板块构造之精华,列立论之疑点77
渐进式地震预报及其三个理论问题的讨论79
中国近年九次强震的构造分类86
亚欧地震系的地震构造特征96
中蒙大陆中轴构造带及其地震活动103
论全球地震构造系统116
中国大陆地震深度分布与“易震层”初探128
一个2000年的地震时序剖面——华北-朝鲜-日本地震期的同步性132
南美俯冲带显示的板条构造139
断块构造与地震的网络现象145
孕震构造条件的描述及类型的划分152
北纬20°~50°的大陆地震构造系158
地震对策初议167
地震预报学的三个主要研究分支——震因学、震史学、震兆学171
中美大陆东部地震构造的比较176
中国大陆地区浅源地震的构造分类研究184
ON RELATIVITY OFSEISMICITY BETWEEN NORTH CHINA AND JAPANESE ISLANDS AND THEIRTECTONIC ENVIRONMENT200
地球变动的韵律性和反对称性209
板块构造与地震217
中国的强震期和强震幕248
中国大陆的地震层和地震线252
板块构造与地震预报259
全球地震构造系统与地球的非对称性265
近年来我国地震地质工作的进展与展望272
现今地球动力学的某些问题和研究设想277
李四光与当代地球科学的动向281
地震灾度、减灾措施区划284
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初议289
烈度当量——预测地震灾害的一种新途径295
李四光教授的系统整体论思想301
中国的地震灾害概况和减灾对策建议305
地震迁移的规律、解释和预报——中国大陆四条地震带的地震迁移310
大陆多震层的研究与震源体的破裂发展321
美国大陆地区震中图的构造解释328
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的构造解释336
现今全球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解释343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354
关于减灾国际合作的三项建议360
试论地球系统和地震科学的整体观362
全球Ms≥7 3/4级地震的定向迁移368
全球构造的反对称性及其动力学意义376
全球级三个地震构造系统和大地水准面379
地球构造变动对土壤分带格局和古气候事件的影响384
地壳运动整体观论纲394
我国地震的现今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与方向400
再议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410
俯冲带深部物质的非均匀流变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417
初论构造流体动力学426
全球新-中生代构造的基本特征432
地质科学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的作用437
地应力场研究与油气勘探——以张强凹陷为例445
地球韵律的时空表现及动力问题449
地震灾害风险保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458
青藏高原三维变形运动学的时段划分和新构造分区462
全球洋底增生构造及其演化478
关于21世纪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487
现代地球科学及其教育490
应重视前期科技发展战略的研究495
准噶尔盆地构造分区和变形样式496
地震和干旱的定向迁移及其机制505
中国大陆东部现今岩石圈结构的板条构造分区510
地质灾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初步探索519
20世纪地震预报科学的回顾与展望523
地球的多圈层相互作用527
中国大陆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研究534
环境·灾害与地学539
中国21世纪的减灾形势与可持续发展545
台湾海峡两岸横向构造的对比研究550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GPS观测数据与速度场560
地球南北半球的非对称性579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运动的GPS速度场与活动地块585
中国未来10~15年地震灾害的风险评估597
学科交叉的自我思考603
ITRF97下空间对地观测站速度矢量显示的全球构造运动605
从GPS水平矢量场对中国及全球地壳运动的新认识610
东亚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特征与构造变形617
全球构造研究的思考626
中国大陆东部新构造期北西向断裂带的初步探讨630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物理模拟实验635
全球石油系统概貌643
再论贺兰山地区新生代之前拉张活动的性质651
对盆山耦合研究的新看法657
宁夏中南部古生代弧型构造665
大陆构造、大洋构造和地球构造研究构想674
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未来北方干旱灾害分析680
根据周围山地第四纪地貌特征估计渤海第四纪构造活动幕的发生时间687
分层地应力描述及其在胜利油田的应用699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704
台北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探讨711
中国的地震减灾系统工程724
培养综合减灾理念与专业技能——写在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扩版之际730
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写在防灾科技学院揭牌暨建校30周年之际732
低纬度环球剪切带及其与环太平洋带大地震的幕式活动734
中国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图的判读和构造解释741
全球表层系统研究的思考751
中国的巨灾风险与巨灾防范757
世界环境问题和中国减灾工作研究进展764
准噶尔盆地构造格架及分区769
准噶尔盆地盆山构造耦合与分段性778
准噶尔盆地深浅构造分析及油气展布规律——庆祝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50周年787
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794
2008年华南雪雨冰冻巨灾的反思802
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20年的进展806
附录一 马宗晋院士论文、著作目录812
附录二 马宗晋院士工作介绍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