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震伤急救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震伤急救手册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50911782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72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地震灾害-急救-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震伤急救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1

一、地震损伤特点及现场救护2

(一)地震伤的共同特点2

(二)地震伤员的特点2

(三)现场救护3

(四)急救措施3

二、创伤急救5

(一)批量伤员伤检分类原则5

(二)创伤的基本抢救技术5

(三)多发伤急救9

三、心肺复苏11

(一)基本生命支持11

(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14

(三)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14

(四)复苏后处理15

(五)临床死亡判断标准16

四、休克16

五、感染与抗生素应用18

(一)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8

(二)腹腔感染19

(三)开放性颅脑外伤22

(四)气性坏疽23

(五)破伤风25

六、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27

(一)淹溺27

(二)中暑28

(三)烧烫伤31

(四)电击伤32

(五)毒蛇咬伤33

(六)动物咬伤35

七、液体治疗36

(一)清醒的患者36

(二)不清醒的患者36

八、营养支持37

第二部分 外科39

一、四肢骨盆损伤40

(一)四肢骨折治疗原则40

(二)上肢关节脱位41

(三)锁骨骨折42

(四)肱骨近端骨折42

(五)肱骨干骨折43

(六)肘关节周围骨折43

(七)前臂骨干骨折44

(八)桡骨远端骨折44

(九)断指断肢的急救处理44

(十)髋关节脱位45

(十一)股骨近端骨折46

(十二)股骨干骨折46

(十三)膝关节周围骨折47

(十四)小腿骨干骨折47

(十五)踝部骨折48

(十六)足部骨折48

(十七)骨盆骨折49

(十八)周围血管伤50

(十九)骨筋膜室综合征51

二、脊柱脊髓损伤51

三、胸外伤56

(一)肋骨骨折56

(二)闭合性气胸59

(三)开放性气胸59

(四)张力性气胸61

(五)血胸62

(六)开放性气管及支气管损伤65

(七)闭合性气管及支气管损伤66

(八)食管破裂67

(九)膈肌破裂68

(十)胸腔穿刺术69

(十一)胸腔闭式引流术70

(十二)纵隔引流术71

四、心脏外伤72

(一)急性心包压塞72

(二)心脏挫伤74

(三)心脏破裂75

(四)胸主动脉损伤76

五、腹部创伤76

(一)腹部闭合性空腔脏器损伤76

(二)腹部闭合性实质脏器损伤78

(三)腹部开放性空腔脏器损伤80

(四)腹部开放性实质脏器损伤81

六、脑外伤83

(一)头皮血肿83

(二)头皮裂伤84

(三)线性颅骨骨折84

(四)凹陷性颅骨骨折84

(五)粉碎性颅骨骨折85

(六)颅底骨折85

(七)脑震荡87

(八)弥漫性轴索损伤87

(九)脑挫裂伤88

(十)脑干损伤89

(十一)急性硬膜外血肿89

(十二)急性硬膜下血肿90

(十三)急性脑内血肿91

(十四)非火器性开放性颅脑损伤91

七、泌尿系统损伤92

(一)肾损伤92

(二)输尿管损伤94

(三)膀胱损伤96

(四)前尿道损伤98

(五)后尿道损伤100

八、妇科损伤101

(一)外阴血肿101

(二)外阴裂伤102

(三)阴道创伤103

(四)子宫、宫颈、卵巢损伤104

(五)骨盆骨折104

(六)妊娠患者胎盘早剥109

(七)妊娠患者穿透性创伤111

(八)孕产妇现场急救用药指南112

九、眼外伤120

十、耳鼻咽喉部损伤123

(一)鼻出血123

(二)鼻骨骨折125

(三)脑脊液鼻漏125

(四)闭合性喉外伤126

(五)开放性咽喉部外伤128

(六)全耳郭断裂129

(七)耳郭缺损130

(八)耳部外伤性大出血130

(九)颞骨骨折131

(十)外伤性脑脊液耳漏或耳鼻漏133

十一、口腔颌面损伤134

(一)软组织挤压伤134

(二)软组织擦伤135

(三)软组织挫伤135

(四)刺割伤、裂伤136

(五)上颌骨骨折137

(六)下颌骨骨折139

(七)全面部骨折140

十二、小儿外伤143

(一)腹部损伤143

(二)腹部闭合性实质性脏器损伤144

(三)腹部闭合性空腔脏器损伤145

(四)腹部开放性损伤146

(五)锁骨骨折146

(六)肱骨干骨折147

(七)肱骨髁上骨折147

(八)前臂骨干骨折148

(九)股骨干骨折148

(十)小腿骨干骨折149

第三部分 内科151

一、心血管急症152

(一)室性心动过速152

(二)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153

(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54

(四)心搏骤停及心肺复苏155

(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7

(六)房室传导阻滞158

(七)不稳定型心绞痛159

(八)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62

(九)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64

(十)急性左心功能不全165

(十一)急进型高血压的诊断与处理167

(十二)高血压脑病168

(十三)急性肺栓塞169

二、呼吸内科171

(一)急性上气道阻塞171

(二)大咯血172

(三)上呼吸道感染173

(四)肺炎174

(五)危重型哮喘174

(六)吸入性肺损伤175

(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77

(八)机械通气治疗178

三、消化内科180

(一)霍乱180

(二)急性细菌性痢疾181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182

(四)急性胃肠炎183

(五)急性胃扩张184

(六)应激性溃疡与上消化道出血185

(七)急性胰腺炎186

(八)缺血性肠病187

(九)功能性呕吐188

(十)功能性腹泻188

四、肾脏病科189

急性肾衰竭189

五、神经内科195

(一)昏迷195

(二)谵妄195

(三)高颅压及脑疝197

(四)癫癎199

(五)缺氧缺血性脑病200

六、内分泌科201

(一)低血糖昏迷201

(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202

七、血液病科20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04

八、风湿性疾病206

(一)寒性关节痛和骨关节炎206

(二)反应性关节炎207

九、小儿内科208

(一)儿童地震创伤急救208

(二)婴儿及儿童心肺复苏208

(三)儿童创伤性休克211

(四)中毒性痢疾211

(五)创伤后败血症213

(六)小儿外伤后惊厥214

(七)小儿肺炎215

十、针灸治疗215

(一)昏迷215

(二)晕厥216

(三)疼痛216

(四)发热218

(五)呕吐218

(六)痢疾218

(七)脊髓外伤所致排尿、便障碍219

(八)焦虑219

(九)腹泻219

(十)感冒220

(十一)周围神经挤压伤引起瘫痪220

十一、心理救助220

(一)急性应激反应220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222

(三)惊恐发作223

(四)癔症224

(五)抑郁发作225

十二、皮肤科226

(一)真菌性皮肤病226

(二)浅部细菌感染227

(三)摩擦红斑227

(四)疥疮228

(五)皮炎、湿疹229

第四部分 创伤急救护理231

一、生命体征监测232

二、动脉采血术232

三、输血法233

四、创口护理233

五、氧疗技术234

六、吸痰法234

七、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235

八、破伤风的护理235

九、挤压伤综合征的护理236

十、气性坏疽的护理237

十一、新生儿窒息的急救护理238

十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239

十三、外伤伤员的心理护理239

第五部分 抗震救灾现场防疫防病知识241

一、防疫防病应急措施242

(一)饮水卫生242

(二)食品卫生243

(三)环境卫生243

(四)尸体处理245

二、医务人员防护措施247

(一)标准预防247

(二)飞沫传播预防措施247

(三)接触传播预防措施248

(四)虫媒传播的预防措施248

(五)暴露于血液和体液后的紧急措施249

三、灾民临时安置点卫生防病要点249

(一)地点的选择249

(二)环境要求250

(三)临时安置点的服务设施251

四、灾区公众防病指导252

(一)腹泻的预防252

(二)病媒传染病预防253

(三)个人卫生253

五、外科特异性感染病房管理措施254

(一)基本措施254

(二)终末消毒255

(三)注意事项255

六、外科特异性感染手术室管理措施256

(一)术前准备256

(二)术中管理256

(三)术后终末消毒256

(四)注意事项257

第六部分 自救互救知识259

一、科学避震260

(一)避震原则261

(二)不同场所避震要点260

二、震后自救262

三、震后互救263

(一)震后互救的原则263

(二)互救要点263

(三)找寻被压埋生存者的方法264

(四)科学挖掘265

第七部分 急救设备使用267

一、简易呼吸器268

二、便携式急救呼吸机269

三、同步和非同步除颤2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