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作物群落栽培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作物群落栽培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806314.jpg)
- 杜心田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8811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作物-植物群落-栽培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作物群落栽培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作物的演进1
第二节 作物栽培的发展2
第三节 作物栽培概况3
●上篇 总论●7
第一章 作物个体7
第一节 作物器官的形成7
一、根7
二、茎8
三、叶9
四、花9
一、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关系10
第二节 作物器官的相互关系10
五、果实和种子10
二、地下器官和地上器官的关系11
三、器官之间的关系11
第三节 个体的生长发育11
一、生长和发育11
二、生长发育时期12
第四节 作物的生态因素及生态适应性14
一、日光14
二、温度16
三、水分17
四、养料19
五、土地19
七、作物的生态适应21
六、空气21
第一节 群体的特征特性24
一、群体的形态特征24
二、群体的生长发育24
第二章 作物群体24
三、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关系25
四、群体的自动调节26
五、群体的特性26
第二节 群体的田间结构28
一、水平结构28
二、垂直结构33
一、群体的环境和生境34
二、群体的边缘效应34
第三节 作物群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4
第四节 群体的生产力38
一、产量38
二、作物群体相对最高理论产量40
三、品质42
四、产值44
五、提高作物群体生产力的措施44
第三章 作物群落46
第一节 作物群落的特征46
一、群落的器官46
二、群落的形态47
三、外貌和季相47
一、群落的生长发育48
第二节 作物群落的特性48
三、群落的特性50
二、群落与环境的关系50
第三节 作物群落的结构52
一、组分结构52
二、空间结构63
三、时间结构70
四、群落组合类型74
第四节 作物群落的功能77
二、对群体的影响77
三、作物群落的生产力78
第五节 作物群落的分类和命名81
二、人为的分类方法82
一、自然的分类方法82
三、作物群落的分类和命名83
第六节 群落的演替84
一、天然群落演替84
二、作物群落演替86
第四章 作物群落的集成栽培技术88
第一节 群落管理88
一、种植88
二、育苗移栽90
三、合理密植和间定苗92
四、植株调控92
第二节 生境管理93
一、整地93
五、收获93
二、施肥94
三、灌溉和排水97
四、中耕和培土98
五、作物保护99
第三节 栽培技术的组装和集成100
一、技术组装100
二、技术集成100
一、作物栽培机械化的意义103
二、机械化栽培发展的概况103
三、群落栽培机械化的特点103
第一节 作物栽培机械化的概况103
第五章 群落栽培机械化103
四、群落栽培机械化的原则105
第二节 群落栽培的农机具106
一、拖拉机106
二、整地机具106
三、播种机具108
四、田间管理和收获机具109
●下篇 群落栽培●115
第六章 棉花小麦群落115
第一节 概述115
一、历史和现状115
二、实际效益117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122
一、群落特征122
二、群落形成的生物学基础123
一、组分结构127
第三节 群落结构127
二、时间结构132
三、垂直结构132
四、水平结构132
五、组合方式137
第四节 群落演替141
第五节 集成栽培技术142
一、冬前及冬季管理142
二、春季管理147
三、夏季管理150
四、秋季管理153
一、存在问题155
第五节 棉花小麦群落发展前景155
二、发展方向157
第七章 玉米豆类群落160
第一节 概述160
一、历史和现状160
二、栽培意义161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167
一、群落特征特性167
二、群落的生物学基础168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170
一、组分结构170
二、垂直结构171
三、水平结构172
四、组合方式173
第四节 群落演替175
第五节 群落集成栽培技术175
一、播前准备175
二、适时高质量播种177
三、加强田间管理178
第六节 发展前景181
一、存在问题181
二、发展前景182
第八章 小麦玉米群落185
第一节 概述185
一、小麦的生物学特性186
第二节 小麦、玉米的生物学特性186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187
三、玉米的生物学特性188
第三节 小麦玉米群落的特征特性191
一、生育时期互补,延长光合作用时间191
二、使玉米避开不利的灾害性天气191
三、小米玉米群落的结构192
第四节 小麦玉米群落的管理192
一、群落的前期管理192
二、小麦玉米群落的中期管理195
三、小麦玉米群落的后期管理198
第五节 小麦玉米群落的发展前景199
一、小麦玉米的发展199
二、小麦玉米群落的发展前景200
第一节 概述202
一、历史和现状202
第九章 水稻小麦群落202
二、栽培的意义203
第二节 水稻小麦群落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04
一、结构和演替204
二、水稻群体的特点205
三、水稻结实期的生育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06
四、撒播小麦群体的特点206
五、小麦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发育规律207
第三节 水稻小麦群落集成栽培技术208
一、群落前期管理208
六、小麦水稻的接茬关系208
二、群落中期管理211
三、群落后期管理215
第四节 水稻小麦群落的发展前景216
一、存在问题216
二、发展方向217
第十章 玉米谷子群落218
第一节 概述218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219
一、群落的特征特性219
二、群落生态学基础219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220
一、群落的组分结构220
四、水平结构221
二、时间结构221
三、垂直结构221
五、组合方式222
第四节 群落的栽培222
一、选用优良品种222
二、精心选茬、整地223
三、种子处理、适时播种223
四、及时间苗、定苗223
五、合理施肥223
六、中耕除草、蹲苗促壮223
九、适时收获224
一、存在问题224
第五节 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224
八、防治病虫草害224
七、合理灌溉224
二、发展前景225
第十一章 玉米甘薯群落227
第一节 玉米、甘薯的生物学基础227
一、玉米的生物学基础227
二、甘薯的生物学基础230
第二节 玉米甘薯群落的生物学特性及群落演替231
一、玉米甘薯的群落结构231
三、玉米甘薯群落的生物学特性232
四、玉米甘薯的群落演替233
第三节 玉米甘薯群落的管理233
一、良种选配233
二、深翻改土,起垄埂栽236
三、增施肥料,科学施肥237
四、合理灌水,及时排水237
五、适时早栽,合理密植237
六、加强田间管理237
第四节 特用玉米甘薯群落及管理238
一、特用玉米的用途238
二、特用玉米群落的组建240
第四节 玉米甘薯群落的发展前景241
第十二章 麦棉花生(油菜)群落242
第一节 概述242
一、历史和现状242
二、栽培意义243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246
一、群落组分的植物学特征246
二、群体的特征特性249
三、群落的特征特性251
第三节 群落结构255
一、组分结构255
二、空间结构256
三、时间结构260
第四节 群落演替261
一、群体的连作和复种261
二、群落的倒茬和轮作264
一、小麦、春棉、花生群落集成栽培技术266
第五节 集成栽培技术266
二、小麦、油菜、春(夏)棉群落集成栽培技术270
第六节 发展前景275
一、存在问题275
二、发展前景276
第十三章 番茄小白菜群落279
第一节 概述279
一、历史和现状279
二、生产上的意义279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280
一、群落特征特性280
二、群落生物学基础280
二、时间结构282
三、垂直结构282
第三节 群落结构282
一、组分结构282
四、水平结构283
第四节 群落演替283
一、群落的连作与复种283
二、群落的倒茬与轮作283
第五节 集成栽培技术284
一、播前管理284
二、前期管理286
三、中期管理287
四、后期管理288
二、发展方向289
一、存在问题289
第六节 发展前景289
第十四章 大蒜西瓜群落291
第一节 概述291
一、历史和现状291
二、生产上的意义291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292
一、群落特性292
二、群落形态292
第三节 群落结构293
一、组分结构293
三、垂直结构294
四、水平结构294
二、时间结构294
五、组合方式295
第四节 群落演替295
一、群落的连作与复种295
二、群落的倒茬和轮作296
第五节 集成栽培技术296
一、播前管理296
二、初期管理296
三、中期管理298
四、后期管理298
第六节 发展前景299
一、存在问题299
二、发展方向299
第一节 概论301
第十五章 湿地松茶树群落301
二、生态效益302
一、经济效益302
三、社会效益304
第二节 群落的特征特性304
一、群落光照条件304
二、群落中茶树叶片的净光合作用305
三、茶树叶片的解剖特点305
四、茶叶的产量及品质306
五、群落的系统稳定性307
第三节 群落结构307
一、组分结构307
三、垂直结构308
二、时间结构308
四、水平结构310
第四节 群落发育演替311
一、幼年阶段311
二、成年阶段311
三、老年阶段312
第五节 集成栽培312
一、园址的选择312
二、群体配置313
三、间作泡桐的管理314
第六节 发展方向314
一、历史和现状316
二、生产上的意义316
第十六章 玉米大白菜群落316
第一节 概述316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317
一、群落特征特性317
二、群落生物学基础317
第三节 群落结构319
一、组分结构319
二、时间结构320
三、垂直结构320
四、水平结构320
五、组合方式322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323
一、播前整地324
二、初期324
一、群落的连作与复种324
第五节 集成栽培技术324
二、群落的倒茬与轮作324
三、中期325
四、后期325
第六节 发展前景326
一、存在问题326
二、发展方向326
第十七章 棉花洋葱群落328
第一节 洋葱植物学特性328
三、鳞茎膨大期329
二、旺盛生长期329
一、幼苗期329
第二节 洋葱生长发育阶段329
第三节 群落生物学特征特性330
一、时间互补330
二、生物学特性互补330
三、虫害轻331
四、生态因子需求及管理互补331
第四节 群落结构331
一、宽带状种植331
二、窄带状种植332
第五节 群落管理332
一、品种选配332
二、育苗方式332
四、定植333
三、育苗技术333
五、田间管理334
六、棉花洋葱群落的发展前景335
第十八章 麦瓜棉群落337
第一节 概述337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338
一、群落的特征特性338
二、群落生态学基础339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340
一、组分结构340
二、时间结构340
五、组合方式341
四、水平结构341
三、垂直结构341
第四节 群落的栽培342
一、选用优良品种342
二、选茬、整地和施肥342
三、适时播种342
四、小麦与西(甜)瓜伴生期的管理342
五、小麦收后的西(甜)瓜管理343
六、防治病虫害343
七、瓜收后棉田管理343
第五节 发展前景343
一、存在的问题和潜力343
二、发展前景344
一、历史和现状346
第十九章 泡桐小麦群落346
第一节 概述346
二、栽培意义348
第二节 群落的特征特性353
一、群落系统下层作物的生理生态效应354
二、群落的生态特征356
第三节 群落结构369
一、组分结构369
二、时间结构370
三、垂直结构374
四、水平结构374
第四节 群落演替376
二、大力推广良种,定向培育壮苗377
一、适地适树进行规划377
第五节 集成栽培技术377
三、科学管理381
四、病虫害防治383
五、合理经营和永续利用385
六、发展前景386
第二十章 麦棉桐(枣)群落387
第一节 概述387
一、历史和现状387
二、栽培意义388
第二节 生物学基础390
一、群体的特征特性390
二、群落的特征特性392
一、组分结构399
第三节 群落结构399
二、空间结构400
三、时间结构404
第四节 群落演替405
一、群体的连作和复种405
二、群落倒茬和轮作407
第五节 集成栽培技术410
一、麦桐、麦枣伴生期间的栽培管理技术410
二、麦棉桐(枣)伴生期间的栽培管理技术415
三、桐棉、枣棉伴生期间棉花中后期的管理418
第六节 发展前景420
一、存在问题420
二、发展前景421